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以投资新成效激活发展新动能

点击数:173 时间:2025-07-11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眼于不同领域发展机遇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谋划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八大行动”,进一步夯实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基础,为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提供持续动力。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展望“十五五”时期经济与投资发展形势,依然面临许多重大机遇,需要紧紧围绕现代

  阅读提示:投资不仅是当下需求,也是影响未来产能、结构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更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在投资和外需持续承压背景下,单靠消费难以承担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十五五”时期,山东仍需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力量,着眼于不同领域发展机遇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谋划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八大行动”,进一步夯实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基础,为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提供持续动力。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展望“十五五”时期经济与投资发展形势,依然面临许多重大机遇,需要紧紧围绕现代化发展目标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精准投资激活发展新动能,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注入强劲动力。

  “十四五”时期投资发挥关键作用

  “十四五”以来,山东突出重大战略引领、重大项目支撑、民生项目保障,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资金,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投资呈现增长稳、结构优、活力强、根基牢等良好态势。

  “增长稳”,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速持续稳中有进。山东投资规模和速度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增长动力相对充足。“十四五”前4年,山东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1%。

  “结构优”,主要表现为新兴产业投资增势强劲。“两新”政策争取力度大、落实情况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新兴产业投资加快布局,投资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活力强”,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高效化。山东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首批实现民营企业参与核电建设,最早制定省级文件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连续四年跻身营商环境十大最优省份,民间投资活力保持强劲。

  “根基牢”,主要表现为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十四五”以来,每年谋划实施2000个以上省重点项目,10000个以上省市县重点项目,年均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超2.8万亿元,累计产生资本形成总额近12万亿元,为稳投资、稳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宁德时代北方新能源基地等一批标志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基础设施“七网”建设持续推进。

  “十五五”投资的六大战略窗口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展望“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的确定性仍在累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内需潜力持续释放等利好因素叠加,时势对我们较为有利,扩大有效投资仍拥有许多重大战略机遇。初步分析,六大领域的战略窗口正加速打开:

  一是科技革命将开辟新质生产力投资新空间。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颠覆性技术加速产业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完成工业化后,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一般在20%以上、技改投资占投资比重在50%以上,而我省目前分别为9%和20%左右,提升空间广阔。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十五五”时期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我省服务业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潜力较大。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创造投资新蓝海。综合目前我省规划建设的能源领域项目,“十五五”期间,核能、海上风电等相关领域投资年均可保持两位数增长。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装备更新等领域投资可保持10%以上增长。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家电迎来大规模退役,年均复合增速在20%以上,催生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产业的系统性投资。

  三是消费升级催生“投资于人”新需求。消费进入从“吃穿用”的基础生存型向“住行娱”的品质个性化跃迁的关键阶段。我省人均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约为50%,欧美日在60%以上,我省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测算,“十五五”期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万亿元。

  四是海洋经济与湾区战略开启“深蓝”投资新赛道。山东最大的潜力和空间在海洋。2024年中国造船业占全球70%的份额,山东大部分船厂订单排期已到“十五五”后期。湾区是吸引投资的强磁场,当前,山东正加速推进湾区经济与城市群建设的深度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生态协同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平台搭建等蕴含着极具潜力的投资机遇。

  五是新型城镇化激活投资新潜能。目前我省城镇化率为66.5%,按照发达国家和地区规律,城镇化速度虽有所减缓,但仍有至少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产业协同化、城乡融合化、区域一体化,城市更新、都市圈建设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综合测算,全省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拉动千亿元投资。

  六是基础设施补短板稳定投资新底盘。我省城乡区域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交通、能源、水利、环境卫生等设施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需保持较大投资力度。住宅、铁路、公路、港口等设施未来十年将进入集中老化期,运维领域需要大量投资。此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迫切需要适度超前布局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年均投资需求在千亿元左右。

  把握四个方面形成投资新成效

  机遇重大,挑战也不小,更需要破除思维定式、路径依赖和体制壁垒,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好投资的“加减乘除”,增加“新质”投资,减少低效无效投资,加快存量不良资产腾挪转退,放大投资“乘数效应”,以投资新成效激活发展新动能。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突出供需对接联动,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切实将投资重点从规模产能提升转向需求和效益优先,着力提升投资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适应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放缓的新形势,谨慎稳妥投资新造古城、特色小镇等城市开发项目,加大城市有机更新、公共设施、安全保障和民生补短板等投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技术前瞻分析,坚决禁止简单扩大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产业项目,不在“红海”内卷,向高新技术和发展“蓝海”要投资新空间,切实扩大有市场前景、有发展后劲、有盈利预期的工程投资。

  二是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相结合,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与活力。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适应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居民需求新变化,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消费倾向、不同收入人群等情况,精准增加完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消费服务功能、拓展消费业态场景等领域的投资;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引导投资向能力提升、就业扩大、收入增加等领域倾斜,全面提升人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社会适应性,以“人”的投资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三是突出增量做优与存量盘活并重、发展与安全并举,强化资源要素统筹协同,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针对资源浪费与闲置、利用效率低等突出问题,用足用好“两新”“两重”政策,通过投资增量激活和置换存量资产,以时间换空间,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投资成效。坚持底线思维,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科学论证、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切实避免盲目投资、过度举债。

  四是突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模式多样化,探索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推动政府性投资与市场化融资方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综合利用好专项债、外资、REITs、产业基金、创投风投等融资形式,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带动更多社会投资。最大限度放宽民间投资准入、破除壁垒,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建立稳定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善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适配的融资支持。

  谋划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八大行动”

  投资不仅是当下需求,也是影响未来产能、结构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更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在投资和外需持续承压背景下,单靠消费难以承担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十五五”时期,山东仍需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力量,着眼于不同领域发展机遇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谋划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八大行动”,进一步夯实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基础,为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提供持续动力。

  一是新质生产力跃升行动。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聚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以数智化、绿色化改造投资,夯实传统产业发展基底;锚定“8+X”未来产业爆发点,围绕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超前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强化全产业链精准化、规模化、高效化投资,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加快塑造产业新支柱、新优势。

  二是新型消费提振行动。充分发挥消费对投资的“指挥棒”作用,以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图谱为指引,在稳固传统消费的基础上,围绕“一老一小”、Z世代,抢抓国潮国货、绿色消费、首发经济等新型消费领域需求,引导社会资本全方位捕捉消费升级机遇,精准布局新型消费场景建设与供给能力提升工程。

  三是现代服务业焕新行动。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趋势、路径,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需求,加大信息软件、科技服务、商贸流通等生产性服务领域投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根据各层次需求优化生活性服务供给,激活家政、健康、教体、文娱等投资潜能。顺应服务业吸收外资在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中占比不断扩大趋势,进一步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着力提升服务业外商投资吸引力。

  四是绿色低碳引领行动。紧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部署要求,系统推进能源清洁化、生产生活低碳化、资源循环化等领域投资,助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强海上风电、核能、新一代电力系统、新型储能、风光氢醇(氨)等开发利用,支持高耗能企业的节能降碳改造,打造更多行业标杆。前瞻布局废旧动力电池、电子电器、汽车等领域的回收利用体系,加大充电设施、超低能耗建筑投资力度。

  五是海洋经济图强行动。聚焦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建设要求,积极拥抱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浪潮,围绕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湾区经济发展、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培育、高能级海洋科技平台打造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全链条捕捉海洋经济新增长点。

  六是基础设施增效行动。按照提升存量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水平和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的双重任务要求,聚焦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现代水网等领域,坚持“新”“老”并行、“量”“质”并重、“建”“运”并举,加快完善干支线衔接、枢纽畅达、织密成网的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基建投资可持续增长能力。

  七是城市更新提级行动。聚焦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推进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建设。顺应住房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推进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及城中村更新改造,探索住房“以旧换新”模式,加大“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投资力度。

  八是乡村振兴提质行动。围绕打造高水平“齐鲁粮仓”,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开展区域性整建制“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实施山东版“千万工程”,谋划实施乡村生态文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重点项目;围绕完善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乡一体的交通、供水、物流、商贸等设施建设。

  (作者分别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投融资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8563.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