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高质量发展何以成为首要任务

点击数:293 时间:2025-08-12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涵、科学体系和创新性贡献。其中,有不少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内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等多篇著作为我国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

  阅读提示: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国内外发展大势,针对突出矛盾,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性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系统反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创新性贡献。其中,有不少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内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等多篇著作为我国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大判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如何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就此谈一些学习体会。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来的规律性认识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就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中得以升华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并作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一论述内涵丰富,包含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由上看出,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国内外发展大势,针对突出矛盾,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性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而不强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特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繁重。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无论经济还是文化、社会、生态、科技,要如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深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根本途径

  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坚定对中国经济的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对经济的全面领导得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另一方面,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矛盾普遍存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要做到心中有数,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在《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六十,中等收入群体超过四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既有多年来积累的传统问题的延续,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也有趋势性的问题,如城镇化速度减慢、人口数量减少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还有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越来越多,如资源能源约束、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环境约束等,还有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些问题有的是在新的背景下有新的发展或表现,也有近年来新产生的问题和挑战,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应对国内外矛盾、风险和挑战,唯一可行之路就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不确定性。

  我们党长期执政赢得民心的物质基础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要保持长期执政和执好政,必须持续促进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在《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政权甚至亡党亡国的教训十分深刻,可以从多方面总结和借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最终被人民抛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败了、解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并执好政,就必须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赢得人民群众支持。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路径

  从世界范围来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的国家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没有能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全球一百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我国目前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爬坡过坎期,又遇到诸多制约,唯有顺应经济规律,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8787.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