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质性

点击数:988 时间:2025-09-22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创造,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路径及其新质性。  文明就其本质来说,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而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首先是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的,同时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并且总是体现为追求自身自由和解放的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由此可知,对文明的深刻认知,必须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及人类解放进程为分析基础。  人类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概念,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创造,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路径及其新质性。

  文明就其本质来说,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而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首先是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的,同时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并且总是体现为追求自身自由和解放的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由此可知,对文明的深刻认知,必须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及人类解放进程为分析基础。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质生产力特性

  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列宁强调,“蒸汽时代是资产阶级的时代,电气时代是社会主义的时代。”马克思和列宁不仅指出了经济社会形态同社会生产力的内在统一性,也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的社会生产力本质。

  在奴隶社会结束以后和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之前,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以农业化生产方式为主的“手推磨”生产力和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主的“蒸汽磨”生产力。与之相应,产生的经济社会形态是封建主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和工业资本家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人类文明是“以土地为本”的农业文明和“以资本为本”的工业文明。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无论是以土地为本的农业文明,还是以资本为本的工业文明,本质上都是人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发展阶段上所形成的文明,这种文明的共同本质是人把自己的独立性建立在对物的依赖性上,表面上看起来超越了原初的“人的依赖关系”阶段,实现了人的独立性,但由于土地和资本属于人的社会属性,物的关系本质上还是人的关系,结果是人不仅把自己变成了物的奴隶,而且也没有摆脱“他人即地狱”的历史境遇。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所要实现的个人的“自由个性”基础,即“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但已经把人的自由和解放写进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追求与终极目标中。这就使社会主义社会在坚持“以社会为本”的基础上,实现了与以往所有社会的本质不同,因为它所追求的人的自由和解放,包括一切人的自由和解放,也包括人的一切自由和解放。而以往所有社会要实现的都是少数人的自由和解放与人的单方面的自由和解放。这决定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在社会属性上的新质性,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就是这种具有新质社会属性的社会生产力结晶。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不仅体现着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在社会属性上的新质性,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的新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在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西方发达国家所实现的现代化是以传统的生产力为基础的,资本为本的逻辑导致了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出现危机。中国式现代化从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出发,在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批判中,克服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所必然造成的灾难,形成了具有历史先进性的社会生产力,即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层基础和根本逻辑,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主导,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以及新发展理念等新质生产力特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质生产关系特性

  在对旧世界的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己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这些基本观点,实际上后来被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规定性,确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完全不同于以往所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一种新质生产关系。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上,社会主义社会立足“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其他生产生活关系的根本基础,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社会主义社会立足“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内在统一的逻辑,着眼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建立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社会主义社会立足“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着眼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建立起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生产生活关系。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新质性相同,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互为发展条件等生产生活关系,也都与以往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是完全新质性的。

  人类文明不仅是人类社会中与之相应生产力的文明,也是人类社会中与之相应生产关系的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新质生产关系中创造的文明,拥有社会主义社会的新质生产关系特性。具体来说,就表现为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中,所追求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新质生产生活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在生产关系的本质上,而且在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上都与以往“建立在劳动奴役制上的罪恶的文明”完全区别开来,与以往的“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不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并“能给所有人以富裕的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实现重大变革,使生产关系更加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比如,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本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当家作主本质,大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实现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类性本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整个人类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等,都在根本上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新质生产关系,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质生产关系特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质人类发展特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人类社会、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两个基本逻辑。按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逻辑,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开始,依次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规律。

  按照人的发展逻辑,马克思揭示了在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及“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即“自由个性”或“人的全面发展”阶段。

  “人的依赖关系”阶段是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的生存能力受到自然界的严格限制,人们只有在相互依赖中才能勉强应对自然界的严峻挑战以获得生存,这决定了原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最初的基本生产生存方式,与这种生产生存方式相适应,形成了人类最初的文明形态,即原始文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这一阶段人们摆脱了人对人的自然性依赖,建立起了在人对人的强制性依赖以及人对土地和资本等物的依赖中进行生产生活的人类文明,先后产生了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等。

  纵观“人的依赖关系”阶段和“物的依赖性”阶段,无论产生的是原始文明,还是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等文明,本质上都是牺牲“自由个性”的文明,尽管在某些方面实现了人的自由本质,但却在更多方面牺牲了“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实现了人的全新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人的全面发展”阶段。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一方面破除了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不平等制度,确立了追求人与人之间独立自主的平等原则;另一方面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最大限度消除了人对物的依赖和物对人的奴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追求,从而创造了在人的发展问题上与以往所有文明都有本质不同的新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文明,并使之成熟定型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重要论断论述,如在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实现整个人类自由和解放的问题上,指出“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必须促进共同发展;在对待现代化的问题上,强调“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等等。这些都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追求人的发展上所具有的新质性。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教授)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132.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