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点击数:719 时间:2025-07-18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  治国先治党,党强才能国强。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内外形势严峻复杂,肩负的使命任务艰巨繁重,如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已经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

  阅读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不仅体现在党的建设逻辑的哲学重构、党的建设理论的体系化创新以及党的治理模式创新,而且体现在党的建设方法论创新上,即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

  治国先治党,党强才能国强。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内外形势严峻复杂,肩负的使命任务艰巨繁重,如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已经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有机结合,科学总结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深刻吸取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深化了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遵循,打破对西方政党制度的迷思,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党的建设逻辑的哲学重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核心命题,认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突破了传统的“思想建设首位论”。这一党的建设逻辑的哲学重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从本体论层面看,创造性提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这既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又赋予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更高层次的政治功能,还有效破解了西方政党理论中政党与国家二元对立的困境。

  第二,从认识论层面看,创造性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并将其具体化为新时代党群关系的构建准则。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意大利期间曾被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问及作为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如此重要的国家的领袖有何感想时谈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2021年7月,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如此将党的初心使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将党的执政角色与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紧密联系,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时代困扰密切党群关系的现实难题。

  第三,从方法论层面看,创造性提出“靶向治疗”。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到当前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我们党从不讳疾忌医,而是锚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目标,坚持对腐败零容忍,敢于刀刃向内割除自身“毒瘤”,持续不懈反对“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下大力气为基层减负、为群众解难,让党员干部敬畏群众,让干部群众相信党组织。实践证明,这种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创新,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让群众信得过的成效,切实提升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能力,为政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案。

  二、党的建设理论的体系化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等方面。这些内容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里程碑式的发展。

  第一,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其突出的理论创新在于在科学总结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一总要求的有机构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是遵循如下逻辑加以阐述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总体布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二,系统构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等五项内容,主要是从党的政治建设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等八项内容,主要是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角度作出的阐述。这“十三个坚持”是我们管党治党的基本方针,深化了我们关于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管党治党与治国理政、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规律性认识。

  第三,统筹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这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明确了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组织建设的保障性功能、作风建设的长期性任务、纪律建设的刚性约束、制度建设的根本性保障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性作用,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三、党的治理模式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从使命型政党、引领型政党、革命型政党三个维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实现了对政党治理模式的新突破。

  第一,从使命型政党的维度看,将“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必须同时发力。要把日常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固定下来,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把显著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管党治党效能,使加强思想建设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建设的过程,加强制度建设的过程也成为加强思想建设的过程。

  第二,从引领型政党的维度看,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能不能发挥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制度能不能执行好。”与此同时,他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这就不仅是将党的领导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成功的条件的层面来理解,而且将其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层面来理解。这一重要创新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党的领导重要地位的认识,又实现了加强党的领导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统一。

  第三,从革命型政党的维度看,给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一原创性论断将革命概念引入党的建设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内涵,将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概括为党的自我革命,并使其成为我们党的鲜明特质。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没有任何私利,所以才能提出自我革命的要求并开展轰轰烈烈的实践,以党的自我革命实现政党治理现代化,进而以政党治理现代化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对政党治理模式的重大创新。

  四、党的建设方法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不仅体现在党的建设逻辑的哲学重构、党的建设理论的体系化创新以及党的治理模式创新,而且体现在党的建设方法论创新上,即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历史性成就证明,“六个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标志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到新高度,为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提供了金钥匙,更为人类探索更优越的政党制度开辟了新可能。

  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讲清讲透讲活了党的建设是什么、为什么、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实现了管党治党的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治标和治本、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这些重要的方法论充满理论智慧,是真正的实践真经,有利于我们在党的建设实际工作中站得高、看得透、抓得准,更好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协调发展。

  五、开创世界政党文明新形态

  当今世界,全球政党治理面临着政党功能衰退、国家治理效能降低、腐败治理困难加剧等普遍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总结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对开创世界政党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推动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继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等。这些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在新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验证,为党的建设百年历史增添了新的篇章,为未来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党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就理论价值而言,这一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战略性标志性的新命题新范畴新理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成功秘诀,打破了对西方政党制度的迷思。就实践价值来看,这一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推动党的建设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第三,为世界政党治理现代化作出中国贡献。在当今社会,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成立之初起,中国共产党就注重以世界视野推进党的建设,注重与世界其他政党平等交流合作。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对世界其他国家政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党避免西方民主化陷阱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要求,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了关于政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认识。

  理论创新既擘画复兴征程又凝聚奋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党以真理之光照亮新时代赶考之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将其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持续地、高质量地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永葆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往无前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院长(副主任)、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5年第3期刊发文章摘编】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xyxs/28630.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