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色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宾至山东如归家,客到齐鲁似还乡。好客山东有着独特的魅力。
山东拥有泰山、三孔、大运河、齐长城等4处世界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资源富集。今年来,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文化两创为抓手,以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为目标,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休闲的新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理念、模式、路径等系列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业态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名片越擦越亮。
创新激活文旅动力
在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子博物馆礼乐传习所,工作人员通过多媒体技术,活化复原了春秋时期的萧韶雅乐,生动演绎了中国的礼乐思想。过去在孔府就有古乐的传习所,现在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将这一技艺延续下去。孔子博物馆名誉馆长龚鹏程说。
孔府印阁、章丘铁锅、平度草编、曹县汉服、临沭柳编、淄博陶瓷、泰山玉器……在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传统非遗技艺和现代文化创意紧密结合的山东手造产品,尽显齐风鲁韵百工之美,受到参会者的一致青睐。
作为文物大省,山东还深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持续推进焦家遗址、岗上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等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项目,进一步叫响海岱考古品牌。同时,围绕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推进文物+旅游实践,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相关旅游产品脱颖而出。
惠民引领助企纾困
要不是早作准备,这会儿也许就没有鱼可钓了。烟台市养马岛一家旅游公司的负责人贺大姐享受到了贷款政策。疫情期间,贺大姐的海钓项目停了,正赶上鱼苗生长的好时机,却苦于收入减少、抵押物不足,投放鱼苗的资金迟迟没有着落。中国农业银行烟台牟平支行了解情况后,经过综合考量和实地调查,最终为贺大姐发放了150万元的鲁担惠农贷,切实解决了贺大姐的融资难题。
因疫情按下暂停键的文旅企业,普遍面临营收骤减、资金链断裂等危机,尤其是小微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为促进行业恢复发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金融部门建立了金融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围绕政策制定、银企对接、企业纾困、激发消费潜力,在首贷培植、普惠金融、融资担保、专项债券等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文旅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引金融活水解资金短缺之渴。
为培育文旅消费新动能,激发人们的出游热情,山东屡放大招。今年6月启动的第六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的补贴支持更加有力,省、市、县三级财政于6月集中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1.07亿元,并明确将数字文旅、旅行线路、星级饭店等消费带动作用强、市场化程度高的文旅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山东还明确规定,今年6月1日至9月30日,除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外,对全省137家国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价格实行不低于五折的降价优惠。
两创助力文旅融合
研学游不仅是旅游,还能体验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来自山东枣庄的游客孟宪龙专程带孩子到孟子故里邹城实地体验,感悟传统文化。
山东省计划拟定2022年度研学旅游创新单品评选方案,积极打造优秀文化旅游研学旅行目的地。邹城市将儒家传统礼仪活态展示与体验作为重点,推出了成人礼、开笔礼等一批儒家文化体验项目,打造孟子的成长之道修身之道等10条研学旅游线路。每当假期来临,孟府、孟庙就成为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
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山东省还通过精选16市红色旅游景区及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资源,集中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线路,创新打造沉浸式情景小剧、博物馆剧本杀等旅游、研学、爱国主义教育新场景,让红色游红遍齐鲁大地。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正通过文化两创新路径,为山东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本报通讯员 刘玉洁)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