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群众史观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做得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改进调查研究是新时代不断改进党风、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实践需要。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就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等八方面对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作出要求,简称“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八项规定的每一条都有明确的规范对象,非常具有针对性也十分重要,那么“改进调查研究”为何位列其中第一条?这可以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角度进行理解。
理论逻辑
调查研究是认识世界、探究事实、获得真理、正确决策的重要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群众史观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首先,调查研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事物有其自身发展规律,要发现规律,就必须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这与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高度统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石,党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一方面弄清事实要从调查研究开始,要把“事”坐“实”,使主观符合客观,必须全面深入、持之以恒地开展调查研究,全方位、全过程了解事物的全貌;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是发现规律、制定正确决策的前提,规律隐藏于现象背后,调查所取得的只是第一手材料,看到的只是事物的现象,要发现规律、按规律办事,还必须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研究,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
其次,调查研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获得真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才能够了解真实情况,获得正确的认识,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正确认识事物要以调查研究为起点。不到田间地头、工厂社区调研,是不可能认识到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实际的;不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去调研,是感受不到全面深化改革紧迫感和必要性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所谓“跑遍”就是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且做决策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再者,调查研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告诉我们,调查研究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调查研究一方面要摸清群众的真实需求,了解群众的实际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要相信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党的领导就是通过正确的决策,激发起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同时,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制定政策要深入实际、了解实情,汲取群众的智慧;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政策放到群众中去落实、去检验、去修正。
历史逻辑
从百年党史来看,调查研究做得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对历史经验、国际局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调查研究,制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成功开辟、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提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倡导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不断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
党的领导人率先垂范调查研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名篇,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论十大关系》,为我们党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了先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以身作则开展调查研究,《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许多篇目,都是在各地调查研究时的讲话。江泽民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胡锦涛面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积极实施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在浙江视察时发现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此后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
调查研究不断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两个结合”就是将理论见之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而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就是调查研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调查研究,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实践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出科学回答。同时,党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与调查研究不充分、不深入、不到位有一定关系。因此,把“改进调查研究”列为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是新时代不断改进党风、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实践需要。
首先,改进调查研究是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出现。没有扎实的调查研究,就提不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其次,改进调查研究是纠正形式主义的必然要求。现在全党都很重视调查研究,但调查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群众曾反映:有领导一天“打卡”10多个点,到调研点与基层干部握握手、说两句话、拍几张照后即离开。说到底这种“作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调研,都是政绩观偏差、群众观不牢、作风不实的表现。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改进调查研究,就是要纠正这些调研中的形式主义现象。
再者,改进调查研究是改进其余七项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央八项规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围绕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而展开,而调查研究最能检验一个政党、一个党员干部的作风成色,因此改进调查研究成为中央八项规定提纲挈领的关键举措。从公布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来看,与调查研究不扎实有关的不在少数。有的本身就是调查研究动机不纯正,例如调研没有目的性,把调研搞成了公款旅游;只求“搞动静”,要求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形象、网上有反响。有的就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例如只是开会听汇报、不到现场察实情;陪同接待、豪华用餐。有的是通过不扎实的调查研究制定的决策没有针对性、实操性,甚至决策错误,造成损失和浪费。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像一座桥,连着理论和实际、决策与举措、党心与民心。做到实事求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迈开双腿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梁瑞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