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打造数智化、绿色化、要素自由流动的县域发展空间

点击数:586 时间:2025-07-09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县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力量,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应当继续推动县域从

  阅读提示:县域经济社会的数智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涉及经济结构、产业形态、社会治理等多个层面的系统性变革。它将数据要素深度融入县域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以数字技术重塑传统产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模式,激发全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县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力量,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应当继续推动县域从城乡过渡带向战略支点、从被动承接者向主动支撑者转变,打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大力提升县域经济社会数智化水平

  当今时代,数智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大力提升县域经济社会的数智化水平,对于突破传统发展瓶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县域经济社会的数智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涉及经济结构、产业形态、社会治理等多个层面的系统性变革。它将数据要素深度融入县域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以数字技术重塑传统产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模式,激发全新活力。具体来讲,须历经企业转型、产业大脑构建、城市生态体系形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县域企业作为数智化转型的主体,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一些企业存在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管理效能差等问题。在县域企业的数智化转型中,政府应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加强数字思维培育,通过系统培训、专题研讨、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提升县域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常住人口的数字素养,营造良好的数字思维氛围。另一方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千兆光纤网络在重点村镇的全面覆盖,为企业的数智化运营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同时,积极引进数智化定制服务机构,按照“普查、诊断、方案、实施”的科学流程,为企业量身定制数智化转型方案,解决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不知转、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等难题。在市场层面,县域企业应立足本土资源、实际需求,以数智化转型提升生产的效率、精准性、集成性。此外,还可借助电商平台、视频直播等数智化营销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数字营销策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逐步激活数字资源,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专精特新”企业示范、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数智化发展格局。

  第二阶段是打造县域数智产业大脑。县域是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数字信息的链式联通与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资源的集聚与整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政府在此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营造良好的数智化转型氛围,积极推广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创新数智教育模式,提升县域整体的数智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产业大脑的建设,通过整合产业数据、构建产业模型,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在产业协同方面,强化“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扶持具有规模和潜力的企业成为产业链“链主”,引导“链主”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开展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发展。此外,加强创新链的构建与协同,通过在大城市设立“科创飞地”、组建创新共同体等方式,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科创资源,推动县域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三阶段是塑造数智城市生态体系。经济的数智化转型将逐步带动形成数智城市生态体系。在此体系下,县域内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将实现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县域治理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通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与智能调控。在公共服务方面,实现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数智化、均等化供给。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让县域内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借助远程医疗技术,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在生态保护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推动县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数智城市生态体系的构建,还将促进县域与外部区域的互联互通,提升县域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对于县域经济而言,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县域生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要充分用好自身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我国许多县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具备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独特优势。比如浙江省庆元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86%,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庆元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培育有机香菇产业。庆元香菇以其独特的品质闻名遐迩,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标准,采用天然的椴木栽培方式,不使用化肥、农药,确保香菇的纯天然、无污染。为了提升有机香菇产业的竞争力,庆元县积极推动产业标准化建设,建立了从菌种培育、栽培管理到产品加工、销售的全链条标准体系。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香菇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不断提升香菇的产量和品质。

  二要抓好品牌建设这一事关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比如,庆元县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庆元香菇”品牌建设,先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增强产品可信度和吸引力,庆元县举办香菇文化节、展销会,邀请全国各地的采购商、消费者深入产地参观,了解香菇的种植过程和品质优势。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庆元县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稳步推进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凭借绿色、有机、生态的品牌核心价值,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同样,浙江省安吉县也十分重视绿色有机食品品牌的培育。通过多年努力,安吉县建成了以白茶、竹笋等为特色品牌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积极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推出“生态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将有机农产品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推动优质农产品品牌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三要注重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一方面,建立健全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体系,从土壤、水源、肥料使用到农产品加工、包装、储存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严格的标准,确保有机食品的品质。另一方面,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有机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信息记录与跟踪,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此外,加大对有机食品产业的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研发绿色生产技术,提高有机食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把县城打造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枢纽

  县城作为县域经济的核心载体,处于“城尾乡头”的特殊位置,在城乡要素交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把县城打造成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动的枢纽,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具有深远意义。

  在产业融合方面,县城应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吸引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县城流动。这些产业集群不仅能带动县城的经济发展,还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县城要积极与农村产业对接,协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浙江省嘉善县依托周边农村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将农村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实现城乡产业的优势互补。

  在人口流动方面,县城要为农村人口的转移和就业创造良好条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县城作为距离农村最近的城镇单元,成为农村人口转移的首选之地。县城要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帮助农村人口在县城落脚。同时,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等,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此外,县城还要鼓励和支持人才返乡创业,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创业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吸引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回到县城创业,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城要加强城市与农村的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是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动的重要支撑。县城要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增强农村公路的通达性和通畅性,缩短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加强农村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例如,浙江省桐庐县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建设,为农村电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发展提供保障。在物流设施建设方面,桐庐县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县、乡镇、村三级投递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在土地制度方面,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同时为县城产业发展提供土地资源。在户籍制度方面,进一步放宽县城落户条件,取消城乡户籍差别,使农业转移人口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在金融制度方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例如,一些县城设立了农村产业发展基金,为农村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支持,同时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拓宽农民融资渠道等。

  (作者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常务副理事长。本文由浙江日报记者吴晔、张竞聪根据作者在2025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8553.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