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

点击数:558 时间:2025-09-24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为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注入了发展动能。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战略选择。当前,数字技术突破时空制约,畅通纵向联动与横向协同渠道,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网络化再造和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需清醒认识到,传统乡村治理共同体与现代数字技术应用适配不足,这反映了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阶段性挑战。因此,精准

  党和国家将乡村治理作为“三农”工作重点予以统筹推进,乡村治理环境日益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近年来,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实践,为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注入了发展动能。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战略选择。当前,数字技术突破时空制约,畅通纵向联动与横向协同渠道,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网络化再造和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需清醒认识到,传统乡村治理共同体与现代数字技术应用适配不足,这反映了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阶段性挑战。因此,精准谋划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实现技术特征与地域特色的有机融合,发挥数字治理优势,实现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

  强化多元主体共治,激发内生动力

  治理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协同是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关键。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领下,依托数字信息平台拓展多元主体参与渠道,健全互动协作机制,促进主体间高效联动与协同行动,有助于形成多方参与、高效透明的治理格局,推动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资源互补。为此,必须明确主体责任边界,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充分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治理,需统筹发挥五类主体作用。一要夯实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基层党委和政府作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关键主体,需加强政策供给、资金保障和资源统筹,筑牢治理根基。二要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功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动构建“一核多元”的协同共治格局。三要激活社会组织的协同效能。支持公益组织、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技术支持与政策倡导能力。四要巩固村民的主体地位。村民是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要提升他们的数据素养与数字应用能力,增强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五要凝聚技术机构的支撑力量。引导数字技术企业和数字科研机构提供技术保障与创新支持,实现技术驱动与治理需求深度融合。

  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制度是数字乡村治理的根本保障,对实现数据资源的规范管理、安全流通、高效利用具有关键作用,为乡村治理实践提供了明晰的行为准则。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治理,通过制度协同,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切实增强治理效能。

  完善法律法规,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健全法治框架与监管机制,可以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正向效能,为乡村治理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一要系统开展制度评估。全面梳理现行法律法规,精准识别数字赋能进程中的制度空白与条款滞后问题,依据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动态调适。二要加快专项立法进程。制定出台与数字乡村建设直接相关的专项法规,严格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共享全流程,切实保障农民主体利益。三要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多元主体责任边界,健全违规行为惩戒制度,筑牢数据安全与合规应用的制度防线。

  规范村规民约,发挥柔性引导功能。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作为根植于地域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的乡村自治规范,村规民约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有效引导与规范多元主体行为,在乡村治理中促成稳定有序的行动模式。一要优化内容设计。明确村规民约的作用范围,增强价值导向与行为规范的前瞻性,使其成为衔接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数字技术的有效载体。二要健全民主程序。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鼓励农民全过程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修订,确保村规民约真实反映村民意愿与需求。三要强化监督评估。设立专门监督小组落实奖惩机制,同时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动态评估执行效能,及时优化调整,保障治理实效。

  推进数字技术运用,赋能乡村治理

  数字技术可以有效驱动乡村治理建设,其深度应用与广泛覆盖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提供关键动能。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场景中落地生根,既能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更能为乡村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数字技术支撑是关键抓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乡村治理模式逐渐趋向数字化、智能化。应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为村民提供高速稳定、安全可靠的网络服务,同时投资建设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信息透明与资源共享,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硬件保障。比如,襄垣县建立了“一张网”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政策法规、数据资源等核心要素,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信息、技术、知识高效流动。

  深化数字技术适配是重要环节。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既要注重技术先进性,更须立足乡村地域特征与文化传统,推动数字技术与治理需求的深度适配。各级政府应科学论证技术方案,精准研判目标设定、内容规划及实施路径的可行性,最大限度释放技术效能。同时,建立动态监测与定期评估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及时纠治技术应用中的“水土不服”问题,为数字乡村治理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158.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