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点击数:208 时间:2025-09-24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向善的文明城市”作为进一步推进城市工作的重要任务予以提出。这一战略部署既是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发展规律与治理经验的深刻凝练,更为新征程上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文明城市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文明城市是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城市,其建设旨在通过综合施策,以推动城

  长效支撑,协同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

  展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涵育市民文明素养,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须回答的现实课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将“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作为进一步推进城市工作的重要任务予以提出。这一战略部署既是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发展规律与治理经验的深刻凝练,更为新征程上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文明城市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文明城市是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城市,其建设旨在通过综合施策,以推动城市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内在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与价值取向。

  文明城市建设是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问题的现实使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在以“并联式”和叠加推进的方式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时候,容易引发一些现实问题:一方面,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与问题在短期内集中涌现,城市发展需要同时应对工业化阶段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信息化阶段的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城镇化阶段的人口集聚与空间扩张,以及农业现代化阶段的城乡均衡发展等不同任务;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城市管理能力等难以适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求,部分城市由此滋生出房价高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等城市病。文明城市建设通过统筹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强化城市治理水平,进而有效化解城市问题,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

  文明城市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应有之义。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特征决定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是多样化与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题中之义。城市作为人类文明演进的空间载体,承载着满足居民精神需求、塑造社会文化认同等多重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的精神文化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期望在城市生活中获得情感慰藉与精神滋养。文明城市建设,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融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区治理等各个环节,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从而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与人文关怀的生活场所;通过提供服务优质、效能卓越、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构建起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从而使城市居民在丰富多样的文化浸润中实现精神世界的充盈。

  崇德向善是新征程上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导向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将崇德向善确立为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导向,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更是对当代城市发展内在规律的科学把握,为构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提供了行动指南。

  以崇德向善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导向具有深厚的理论意涵。崇德向善内在蕴含着对“德”与“善”两大伦理范畴的推崇与追寻。“德”作为中华伦理的核心概念,指向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与行为准则。古人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强调德性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统一体。而“善”则主要指向行为的利他性与友好性,体现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互助与贡献。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德”与“善”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伦理范式。儒家思想尤为强调二者的内在关联性,认为修身立德的核心在于涵养善心、实践善行,其最高境界便是追求止于至善。因此,崇德向善本质上倡导的是将高尚的内在品德修养与积极向善的外在行为实践有机融合。这种德善相融的文化传统,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为当代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深层文化滋养。

  以崇德向善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导向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在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城市常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容器”,城市发展往往被GDP增速、基础设施建设等“物”的指标简化衡量,而生活其中的“人”的感受和需求常常被忽视或边缘化。推进崇德向善文明城市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涵育市民道德自觉与公共精神,从而营造充满人文温度、彰显互助善意的社会风尚;更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现城市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能够推动城市从“物理空间聚合体”升华为“精神情感共同体”,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本质追求。

  聚焦崇德向善的目标导向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崇德向善既是一种价值理念,亦是一套实践准则,其多维属性决定了我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定位与方向。推进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维度协同发力。

  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要以思想引领为核心抓手。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以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为有力抓手、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阵地依托、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引擎,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二是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挖掘和宣传城市中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事迹,通过树立榜样,激发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三是依托文学、音乐、影视等多元艺术形态,在契合时代语境的前提下赋予崇德向善的城市精神内核以新的表达形式与内涵维度,以此增强这一价值观念对市民群体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要以文脉传承为精神纽带。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彰显着城市的内涵、品质与特色,一旦这些东西丧失,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因此,推进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建设,要处理好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其一,要加强对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的保护,将其作为强化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依托,通过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展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提升城市的辨识度。其二,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遗产内蕴的精神价值和道德元素,并通过举办文化展览、开展文化讲座等形式,将这些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传递给市民,增强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其三,要注重对城市文化遗产使用价值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影视业等产业的融合,实现文化资源向发展动能的有效转化,继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要以制度建设为长效支撑。一方面,要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工作,明确保护范围和重点保护对象;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团队,结合城市发展现状科学制定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推进动态评估工作,依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保护策略与措施。另一方面,要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确立崇德向善价值引领的城市风貌定位机制,在梳理城市历史文脉与自然禀赋的基础上,将诚信、友善、和谐等元素转化为城市风貌的具象化指标,形成差异化的风貌定位体系;依据总体定位,对城市空间进行风貌分区,明确各分区的主题与特色,制定有针对性的风貌管控措施;建立道德审查机制,对不符合崇德向善价值导向的建设项目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城市物理空间形态与精神价值追求的内在统一。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159.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