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中,“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被列为主要施策方向之一。规划同时强调,深耕多双边农业合作关系,推进全球发展倡议粮食安全领域合作,深入参与全球粮农治理。这表明,农业强国建设不仅要聚焦国内农业发展,也要注重国际粮农事务,积极履行国际义务。
推动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粮食体系
受气候灾害、地缘政治博弈和地缘经济对抗的叠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进程迟滞,粮食安全形势呈螺旋式恶化。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多家机构近日联合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4年,53个国家和地区逾2.95亿人遭遇突发重度饥饿,较2023年增加1370万,突发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占比已升至受评估总人口的22.6%。当前,全球粮食体系承压进一步加大,增强全球粮食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全球性组织、区域性组织,还是单一国家经济体,都将粮食安全视为全球治理和多双边合作的主要议题,以期发挥功能优势,为全球粮食体系转型贡献力量。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是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核心参与者,始终以积极的姿态推动全球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
一是反对粮食武器化和政治化,促进全球粮食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粮食的生存必需品属性决定了其在国家发展和民生建设中的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正因为如此,粮食在国际政治中常被视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资源,试图通过阻断对象国的海外粮食供应链,迫使其在外交领域做出让步。这从冷战时期美国以粮食为武器实施全球霸权便可管窥。相比之下,中国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始终以民本思想为导向,倡导维护自由平等的国际粮农贸易,从未在粮食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或经济条件,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粮食体系中的道义高度。
二是为全球粮农治理提供财力支持,缓解全球粮食体系的供资压力。受全球经济发展趋缓和粮食不安全人数增加的双重影响,粮农治理的资金短缺问题凸显,制约了多边机制下粮农项目的实施。中国是国际粮农机构的重要合作伙伴,已设立了三期“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续设了“中国-国际农发基金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并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援助。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粮农机构的多边互动,推动更多粮农项目落地,以期提高多边机制下粮农治理绩效。
三是推动与粮农关联领域的协同治理,预防突发扰动对全球粮食体系的冲击。粮食安全关联危机频发,是导致近年粮农治理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对此,中国可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和联合国系统倡议推进工作组为载体,构建“粮农+”的合作治理模式,逐步解决全球粮农治理的非协同性问题。
积极维护全球南方国家的粮食权
在全球粮食体系中,发达国家享有较高的话语权和规制权,长期处于中心位置。全球南方国家由于农业发展相对缓慢、粮食安全程度较低,常被置于边缘地带。这种“中心-边缘”结构,使得全球南方国家的粮食权面临被忽视和被破坏的风险。中国应将全球南方国家的群体利益作为参与全球粮农治理的导向之一,为保障全球南方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加强与共建国家的粮食安全合作。由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农业资源存在差异,因而需采取“差序化”合作路径。对于贫穷战乱国家,继续以人道主义救援为主线,保障受灾民众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营养。对于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要坚持发展援助原则,帮助对象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以区域机制为平台,增进中国和地区国家群体的粮农互动。要发挥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东盟“10+1”、澜沧江-湄公河、上合组织等机制功能,创造粮农合作模式,创新粮农合作议题,加速粮农信息传播和粮农资源流动。
以全球机制为载体,塑造有利于全球南方国家粮农发展的议题。中国要借助日益提高的国际影响力,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提出全球南方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普遍关切,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对全球南方国家的粮农援助,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国家的粮农话语体系。
努力保障脆弱群体的粮食安全
妇女、儿童、老人和贫困者作为全球粮食体系中的脆弱性群体,由于缺乏物质等各项资源的保障,每当粮食危机爆发时,总是受影响最大。在中国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时,除聚焦全球、地区和国家外,还需关注个体的粮食安全问题。
要改善脆弱性群体的膳食质量。中国宜加大对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发基金等多边组织开展的脆弱性群体粮食安全保障项目的支持力度,帮助贫穷落后地区的脆弱性群体提高营养水平,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要赋权脆弱性群体。多个联合国机构在2021年共同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现状》报告中指出,要赋权弱势群体和历史上被边缘化的人群,促使其成为粮食体系转型的推动者。中国需加强与联合国妇女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发展合作,向脆弱性群体提供生产性资源,帮助他们增强抵抗突发性危机的能力。
(作者为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